曾经读书 12岁读过《静静的顿河》
那年12岁,不知道是谁给了我<静静的顿河>厚厚的4本,我不知道为什么就会去看,还真的把这4本对12岁的我来说是很枯燥和没有故事的书看完了.当年对书的全部感受就是书中对顿河的描写和对白桦林的描述,那一种美,那一种静谧想到的全部是画面是白桦林和顿河的画面.对书中的主人翁好象没有什么很大的印象,就知道葛利高里爱上了邻居的女儿阿克西妮亚和阿克西妮亚的爱情经过了许多的波折.
(在书中,葛利高里和阿克西妮亚一波三折、荡气回肠的爱情是全书最精彩的篇章,这种“第三者”的爱情。这在我们这几年来发表的“巨著”中都可以看到。但是肖洛霍夫写得多么干净!爱情是奔流不息的顿河,爱情是熊熊燃烧的晚霞,读者在他们刻骨铭心的爱情中感受到的 不是本能亢奋,而是人性的纯洁、爱情的优美以及心灵在爱情破灭中的绝望.)
内容介绍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十月革命一系列事件对哥萨克生活方式的影响,作者以浓重的笔墨,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处于和平年代的葛利高里一家,描写了号称俄国粮仓地区的农业生活的深沉节奏,表现了在沙俄帝国为争取自己的特殊地位而斗争的哥萨克人的自豪和独立信念,以及他们颇为原始的社会和道德风尚,从而为读者提供了一幅与接踵而来的混乱流血时代形成鲜明对照的安谧井然的景象。 一战中哥萨克人的希望幻灭了,他们对革命普遍的接受态度(很多人把“革命”当作摆脱战争、返回家园的出路),以及苏联红军在这个农业军事社会中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时主人公内心深处对苏维埃的动摇,所有这一切构成了一幅简朴生活的生动画面,触动着千百万读者的心。苏联读者认为小说反映了他们所经历过的具有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的现实本质。 在1929年以后备受控制的苏联文学背景之下,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这部小说的客观性:在小说的结尾,葛利高里抛弃了不管是对红军还是白军的信仰,转而信仰超越一切的个人的、最直接、最自然的人的利益,如爱情、故园和家庭。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